logo
法律常识

首页 > 普法专栏 > 法律常识 >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工作程序

法律常识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工作程序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准确掌握各类土地面积、空间分布及权属关系。按照调查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其工作内容和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和若干步骤,各阶段工作分别为:


1.准备工作阶段: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准备工作阶段一般包括以下步骤:调查申请、组织准备、经费准备、资料准备、物质准备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任务申请书》由计划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县(市)土地管理部门编写,其内容包括:全县的自然、经济、社会的基本情况;所需图件资料;组织机构及技术力量;经费预算和调查计划等。《申请书》经县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报上级土地管理部门审批。


  组织准备工作在《申请书》获批准后进行,主要包括设立领导机构、组织专业队伍、开展技术培训、建立工作责任制等项内容。要成立由县级政府主管领导负责,各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机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队伍、筹措经费、审定工作计划、协调部门关系、处理土地权属问题等。并组织一支以土地管理技术人员为主的技术专业队伍。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分别负担,要落实中央、省级、县级各部分提供的经费数额、拨款时间。并做好使用计划和建立相应制度,保证经费的正常支出。


  资料准备包括收集、整理、分析各种图件资料、权属证明文件以及社会、自然、经济状况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需要收集形成工作底图的基本图件和航片、影像平面图等;权属证明文件的收集包括土地的权属文件、权源证明、征用土地文件、土地权属变更及权属界线文件以及有关的权属证明、资料等;与此同时,还应向各部门、各行业收集各种社会、自然、经济资料,以便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和划分土地类型。


  调查工作开展之前必须准备好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各种工具、用品。包括各种仪器、各式外业调查手簿、权属争议原由书、权属界线协议书、各种表格。同时准备必须的交通工作,生活用具和劳保用品等。


2.外业工作阶段

  外业工作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重要一环,其工作量大,调查的正确与否影响到整个调查工作的质量。外业工作包括调绘前准备、航片的室内预判、外业调绘、外业补测、航片的整饰和接边、外业调查的检查等。调绘前要完成同名地物点的选测、调绘面积线的划分和航片平均比例尺的预求。根据航片上的地物标志,与熟悉调查区域内情况的人员,在室内对航片进行初步判读,并在透明薄膜上把航片上的各种界线蒙绘出来。同时了解插花地界线及航摄后地物变化的大体位置。


  外业调绘根据航片影像与地物、地界、地貌的相互关系,对土地类型、地界、地类进行的判读、调查和绘注。一般包括境界和土地权属界的调查、地类调绘和线状地物调绘等。对各种地物,逐一现场核对,调绘清楚,并描绘、注记在图纸、航征或蒙绘的透明绘上,记于外业调查手簿中。境界及权属界调查时,有关双方应到现场指界、认界,将结果标注于图上,形成文字说明和协议书等,并由双方盖章。地类界的调查按详查规程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在实地利用航片进行标注,并填写外业手册。


  当地物发生变化或出现新增地物时,需进行外业补测,以保持调查成果的现势性。


  经整饰和接边的航片是内业工作的基础。对航片的整饰要求准确、清晰、完整地进行,按统一的图式符号和着墨颜色清绘。清绘整饰后的航片要及时与相邻片、幅接边。


        最后对外业调绘的结果进行检查,检查的方法包括作业人员的自检,作业组内人员互检,最后由技术检查组检查。

返回列表
相关阅读
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是行政主体与民事主体签订的旨在实现各自利益的合同,行政主体代表国家作为土地所有者的一方,还兼有土地管理者的身份,这种双重身份的存在,使该类合同既有行政性,又有契约性,导致理论界和…